隨著「知識」的貢獻比重明顯地增加,運用知識獲致創新的人,也將有可能取代資方成為真正的權力中心。五十多年來我所關注的工業設計專業領域,其實就是一項以人類需求為導向、整合專業知識的創造性活動。它是透過產品設計與服務來改善人類生活環境以滿足人類以精神與物質的需求。台灣過去在傳統OEM代工產業環境的影響下,一直沒有機會以創新價值的角度,近距離地瞭解終端使用者的需求以進行產品設計,但在全球化競爭無國界的新局開打後,台灣代工設計優勢不再,在不得不面對跨領域創新的壓力下,反倒帶來了以使用者導向創新設計的反思機會,當然這也是台灣產業無法迴避的場景。而在此時空背景下更是 工業設計配合其他領域專業邁向以使用者導向跨領域合作發揮的大好時機。
台塑企業的管理績效已是國內外企業管理的學習標竿、長庚醫療團隊在國際間的醫療口碑及累積豐富的臨床知識亦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五年前王永慶先生慧眼整合了這些成就與資源;由關懷高齡長者生活的角度,捐助成立法人基金—長庚養生村,因此而開始了台灣高齡產業的契機。其正是看準知識經濟時代下產業融整創新的契機,然後透過長庚大學來推動跨領域的整合研究與探索高齡使用者的經驗,週而復始地驗實與進行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跨領域創新設計研發專案,努力教育下一代的工業設計師以使用者為師,我覺得若要談「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創新設計」,這將會是最佳示範,也是最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方程式。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的工業設計系所,有幸值此之是經濟時代背景,在台塑企業與長庚體系各項資源與發展方向的支持下,敢於想像、推演及建構「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創新設計與管理」藍圖,其所出版的這本趨勢預言書,內容雖尚處於僅供讀者瞭解—使用者導向創新設計的基本觀念及其價值,並且對於創新產業團隊融整也還在初步推廣過程。但我確信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非常值得大家共同期待。
梁又照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理事長
2008.1.31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理事長
2008.1.31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