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使用者研究的應用

  在User Research的眾多方法中,焦點團體訪談法(Focus Group)的方是最常被引用,一方面可以與其他方法相互同時應用,一方面也花費較少的時間獲得作大的收益。特別的是,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概念發展到最後的完成成品,都可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法的方式去進行User Research。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執行方式,但是其最主要的還是在於使用經驗上的差異,兒使用經驗上的差異會導致執行結果效益。因此在「高齡智慧型產品學術研發專案」的實務研發過程中,實際操作User Research的運用上,每一個Focus Group都會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教授再引導整個Focus Group的進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事前的準備工作,因此在進行Focus Group前會先針對欲探討的問題、面向進行相關整理與探討,列出大綱並重覆檢視其大綱內容是否達到研究目的。

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創新設計方法




    本節主要再介紹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創新設計程序及其應用。此方法是以IDEO公司在倫敦所舉辦的創新研討會及IDEO於1993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INTERCHI 93”會議論文“觀察和發明:互動設計中情境描述的使用”,所發表的內容作為方法論之基礎。並透過本系 梁又照教授與IDEO公司實際合作集多年實務操作之經驗。將此方法整理並導入致本系設計相關課程,運用於高齡智慧型產品學術研發專案及產學合作之實務專案之上。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程序是由五個步驟組成的:(1)理解 (2)觀察 (3)是學畫與預測 (4)評斷與改善 (5)執行。整體架構如下:

以使用者為導向的設計過程:

1.了解現況
    充分了解企業的經營策略、市場行銷以及技術計畫,透過與策略、行銷、工程、人因和設計等協力人員的協談,分辨出競爭環境中造成改變的關鍵影響因素,並請教潛在客戶、代工廠商和最終的使用者。

2.觀察
    在定義出產品功能規範之前,舉行現有及潛在使用者的使用情境觀察,建立代表性使用者的特質速寫及其在使用上的需求。

3.視覺化與預想
    發展更詳細的情境描述以更精確地顯示出個別使用者會如何使用我們的產品〈服務〉,讓其中的焦點族群代表來使用可操作的產品原型或模擬模型,從整個互動過程中,導出對產品設計有利的資訊。

4.評斷和精進
    與工程師、行銷人員、人因專家與設計人員緊密配合,以確保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能做出正確的評斷:在每個階段的關鍵點進行評估,確認產品細部精進調整或重新設計的可能性。

5.執行
    即使已進入工程設計或製造階段,仍要參照最初的使用者需求來保持設計的一貫性。

人類產品開發UOIDM的演進



    透過上圖國際產品開發的演進,可以看出使用者導向產品創新設計的形成、轉變與契機。  

年代開始產品開發著重在於產品本身的功能,是以工程導向為主的開發程序,而進入到60年代產品開發除了產品功能之外,重點在於製造成本的降低,是以製造為導向的開發程序。對應於當的設計方法即是由德國Bahaus提出的From Follow Function。不過進入70年代時,功能與價格的因素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當時日本透過生活型態的研究,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產品開發,並將重點轉為品質與其細節的設計上而異軍突起。到了80年代美國矽谷帶動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當時沒有相關資訊科技產品的設計經驗,因此透過情境體驗設計方法找出使用者的潛在需求,將新科技更貼近於使用者。也展開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相關設計議題。而整體的產品開發程序開始有了使用者導向的觀念。然而在資訊科技發展逐漸成熟後,90年代進入了所謂的數位時代,透過使用者為導向的互動設計與使用性評估方法,產生出符合使用者真實需求的創新產品。

從過去的農業經濟時代與工業經濟時代,知識無法快速流通,無法有效管理;然而到了21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透過數位科技及網際網路的功能,就可以讓知識快速管理、傳輸與整合。而產品設計創新即藉由跨領域整合,把不同的製造知識、科技知識、市場經營與管理的資訊與知識,以及非常重要的市場消費者生活型態與使用者需求的內容知識,透過知識管理與跨領域協同運作機制整合起來,建立創新設計與管理共識。因此以使用者導向跨領域整合創新設計與管理,將是協助產業轉型的創新價值,提昇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透過知識的融整,以使用者為導向進行跨領域創新設計與管理將是未來的契機。

使用者導向,將成為設計師探索明日創新之境的青鳥

  從人類文明進化的漫漫長河裡,走道科技昌明的今日,我們已經明確地得知這其中使得我們持續改變與成長,賴以前進的帆船就是「知識的累積與應用」。知識,是人類群體努力下創造出來的最大資產,然而如何管理、分享與運用如此龐大的無形資產?正是我們身處的「知識經濟」時代最需要面對的課題。

  隨著「知識」的貢獻比重明顯地增加,運用知識獲致創新的人,也將有可能取代資方成為真正的權力中心。五十多年來我所關注的工業設計專業領域,其實就是一項以人類需求為導向、整合專業知識的創造性活動。它是透過產品設計與服務來改善人類生活環境以滿足人類以精神與物質的需求。台灣過去在傳統OEM代工產業環境的影響下,一直沒有機會以創新價值的角度,近距離地瞭解終端使用者的需求以進行產品設計,但在全球化競爭無國界的新局開打後,台灣代工設計優勢不再,在不得不面對跨領域創新的壓力下,反倒帶來了以使用者導向創新設計的反思機會,當然這也是台灣產業無法迴避的場景。而在此時空背景下更是  工業設計配合其他領域專業邁向以使用者導向跨領域合作發揮的大好時機。

台塑企業的管理績效已是國內外企業管理的學習標竿、長庚醫療團隊在國際間的醫療口碑及累積豐富的臨床知識亦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五年前王永慶先生慧眼整合了這些成就與資源;由關懷高齡長者生活的角度,捐助成立法人基金—長庚養生村,因此而開始了台灣高齡產業的契機。其正是看準知識經濟時代下產業融整創新的契機,然後透過長庚大學來推動跨領域的整合研究與探索高齡使用者的經驗,週而復始地驗實與進行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跨領域創新設計研發專案,努力教育下一代的工業設計師以使用者為師,我覺得若要談「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創新設計」,這將會是最佳示範,也是最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方程式。

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的工業設計系所,有幸值此之是經濟時代背景,在台塑企業與長庚體系各項資源與發展方向的支持下,敢於想像、推演及建構「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創新設計與管理」藍圖,其所出版的這本趨勢預言書,內容雖尚處於僅供讀者瞭解—使用者導向創新設計的基本觀念及其價值,並且對於創新產業團隊融整也還在初步推廣過程。但我確信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非常值得大家共同期待。

梁又照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理事長
2008.1.31